亞洲資本網(wǎng) > 資訊 > 聚焦 > 正文
細節(jié)與全局,如何兼顧?
2023-08-18 00:43:11來源: 王智遠

如果不做藝術,應該不會看畫。


(相關資料圖)

不過,我喜歡從畫里面看故事,看一個作者想要表達什么。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的一幅畫,叫《舞者》,我印象特別深。

畫的什么呢?

一位舞者,她身姿優(yōu)美,完全沉浸在舞蹈中,場景如夢似幻。但畫的角度卻很特殊,“旁邊有工作人員和后臺等待人員”。

不像舞者照鏡子的景象,也不是單純俯視角度,似乎站在一個相對高的位置,既俯瞰整個舞臺,又仿佛從“舞池”中觀察一切。

這個三維視角特別棒。

后來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羅納德·海菲茲在《火線領導》一書中,把它稱作“舞池與陽臺理論”。

什么是舞池?它如同一個聚光燈,聚焦于眼前細節(jié),讓我們身臨其境地體驗和處理眼前的事務。

當你處于“舞池”狀態(tài),會對手頭的工作投入極大的熱情,把注意力集中到每個細節(jié)上,這種專注能幫助你迅速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有助于增強與他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舉個例子:

王雷是一家公司市場部經(jīng)理,不久前,老板交給他一個新項目,“組織一個新產品發(fā)布會”,這次活動做得好,有升職機會。

王雷充滿激情和決心,為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完美,決定親自組織團隊并分配任務。

他不僅提供明確的指導,還經(jīng)常組織團隊會議,與成員們討論每個細節(jié),虛心聽取意見,為他們提供支持和鼓勵。

在王雷領導下,新媒體團隊的每一篇帖子,都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發(fā)出,圖文并茂,引起大量用戶喜歡。

公關團隊也做得相當出色,發(fā)布的每一條新聞稿都受到媒體的高度關注,為產品發(fā)布會帶來大量好評。

而王雷的成功秘訣在于,既重視細節(jié),又懂得放權和信任團隊,讓每個人都發(fā)揮了自己的特長,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什么是陽臺?就像站在高樓上,看下面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它代表一個全局、宏觀和策略性的思維模式。

站在“陽臺”上,你不只看到眼前的一小塊,而能看到更大的情況,這種看法可以幫你找到真正的機會,還能早早看到可能會碰到的問題。

舉個例子:

老張在電商公司干了7年,前陣子離職,找工作一直沒找到,就想試試做做UP主。

一開始,他不像其他新手那樣,盲目跟風。他想得更遠,先跑去“陽臺”上,看看大家都喜歡什么,哪些地方其他UP主做得好,哪里又有機會。

他發(fā)現(xiàn)一個特定領域,其他UP主沒怎么涉足,但大家其實都很感興趣,他就趕緊下手做視頻,內容新鮮又有趣,結果很快受到大家喜愛,粉絲數(shù)量開始指數(shù)型性增長。

他很開心,因為他用“陽臺”的視角,找到一個自己的獨特路徑,成功地站穩(wěn)了UP主這個領域。

明白二者,你也明白舞池和陽臺二者的區(qū)別。

不過,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并沒有想象中如此順利的狀態(tài)轉換;有時,太過沉浸“舞池”中,對每個細節(jié)斤斤計較,可能會錯過整體的大局把握;而有的人則習慣于站在“臺”上,過于關注整體,而忽略了細節(jié)。

近兩天,接觸不少職場在職、正在轉型的朋友,深有感觸,發(fā)現(xiàn)他們和情景中情況極為相似,要么困在舞池中,要么是陽臺上,很是尷尬。

一個在4A公司上班的朋友,期間負責過很多大型項目,受到客戶和同事的高度評價,他覺得,憑借這么多年經(jīng)驗積累,完全可以單飛。

后來離職,自立門戶。

注冊公司后沒多久,發(fā)現(xiàn)情況并不像他預期的那樣,自己和很多大客戶的聯(lián)系,并不像在公司時那么緊密,很多客戶更傾向于選擇大型咨詢公司而不是單一的咨詢。

原來,在咨詢公司,他得益于公司強大平臺和資源,無論是客戶資源、團隊支持還是工具和方法,都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獨自出來后,這些都不再具備。

他跟我說,最近明白一個道理,公司給予的不僅是一個職位和薪酬,還有一個龐大的平臺、團隊和知名度。

雖然我確實具備很強的個人能力,但很多公司更傾向于找那些有固定團隊、有一定規(guī)模的咨詢公司合作。

我意識到,之前一直是站在“陽臺”上,看到整個公司帶給自己的機會和資源,真正跳入“舞池”后,才發(fā)現(xiàn)每一個細節(jié),都關系到自己的生存和發(fā)展。

還有一個朋友,與他恰好相反。

我看到他,想起以前自己的影子,具體什么樣的呢?

他特喜歡拍短視頻,每天都在這事上花很多時間,想辦法拍得更好,視頻在網(wǎng)上蠻火,有幾個點擊率小十萬,平時也喜歡跟人分享拍視頻的經(jīng)驗。

最近跟他聊天時,就順便問了一下,你拍視頻掙了多少錢?他有點尷尬,說“商業(yè)化這件事我很惆悵”。

試過品牌合作、還做過知識付費,實際上,都沒賺到什么錢,最近三個月總共掙的,都不如一個普通人一個月上班的工資多。

是不是很意外,典型的“跳進舞池”無法自拔,與每一個細節(jié)親密接觸,但可能缺乏站在“陽臺”上的全局和策略性思維,導致商業(yè)化方面遇到困難。

沒事,轉化下不久好了,其實并沒有如此容易,為什么?當中有三個原因:

1. 思維模式的固化

舞池思維陷阱來看,有些人特別擅長處理手頭上的工作,對細節(jié)和眼前任務有著出色的執(zhí)行力。

當你給這種人扔一個瑣碎任務,他們可以迅速找到解決方案,幾乎無所不能。但這也有個副作用,因為總是聚焦于“此刻”,所以,對于長遠規(guī)劃和策略思考就顯得有些生疏。

不難發(fā)現(xiàn),通常忙于日常工作細節(jié)的人,對未來打算和計劃不太上心,比如設計崗、前端開發(fā)、測試、生產線操作工、維修技師......

陽臺思維陷阱來看,大局觀需要時間和經(jīng)驗來培養(yǎng)。這種高瞻遠矚的視角,常常建立在策略分析、長期規(guī)劃的基礎上。

涉及崗位有很多,比如整合營銷、市場研究、投資并購、公共關系、供應鏈管理、風險與合規(guī)......

迫于長時間處于策略和宏觀層面,這些人在思考問題時,總喜歡從整體上考慮,尋找最佳的策略。

然而,這也意味著,可能失去與實際操作層面的緊密聯(lián)系,不太能夠切實感受到一線員工面臨的難題和壓力,這也是他們的“職業(yè)病”。

2. 能力資源局限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領域和知識邊界,就像運動員,一個長跑者未必適合短跑。同理,工作中的“舞池”和“陽臺”各自要求一系列不同的能力和資源。

有些人從大學專業(yè)就開始培養(yǎng)“一技之長”,拿我文科生而言,你現(xiàn)在讓我突然做理科,很難辦到。

同理,一個一直在市場營銷部門工作的人,如果突然被調到生產線去管理,他會面臨許多不熟悉的問題和挑戰(zhàn),盡管他在市場營銷方面可能是個專家,但在生產線的運作、員工管理、技術難題解決上,他要從零開始。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舒適區(qū)”,當被迫離開舒適區(qū),不僅需要具備相關知識技能,更需要足夠的適應力、學習能力。

3. 情感與心態(tài)因素

我觀察發(fā)現(xiàn),在舞池中工作的人往往是某一技能或知識領域專家,他們在該領域的深入鉆研和長期實踐,使得對自己所掌握的專業(yè)技能,產生深厚的自信。

與此同時,由于長期處于執(zhí)行層面,這群人可能未能充分培養(yǎng)對宏觀戰(zhàn)略的敏感性、思考能力。

當被推到需要全局視野的場合,或被要求參與高層策略決策,他們可能會感到不自在或者缺乏自信。因為擔心,在這個領域的知識儲備和經(jīng)驗不足,會做出錯誤的決策或建議。

同理一樣,那些長期在陽臺上的人突然要去執(zhí)行,他們會感到陌生,這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已經(jīng)習慣了,從上到下的指導、決策模式。

而對于具體的操作、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他們缺乏足夠的準備和應對經(jīng)驗。

除三點外,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從小到大對風險容忍程度的訓練”;舞池思維的人,對小錯誤比較敏感,而持有陽臺思維的人,更傾向長遠投資,愿意承擔一些風險來換取長遠收益。

你可以對比一下四種情況,看偏科哪種?

首先,看工作習慣。

是不是遇到問題,你就喜歡馬上搞定它,深入到每一個小細節(jié)里,找出問題所在然后快速修復?這樣的你,對于每一個小問題都有高度的警覺性,想要立刻得到結果,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明確的成果。

簡單說,就是喜歡做手頭的事,做完了還能得到一個明確的“好,做完了!”的滿足感。

但如果,你是那種喜歡站得更高看問題,更喜歡想“這背后是什么情況?”的人,那就可能更喜歡分析問題的大背景,想要看到更長遠的趨勢和規(guī)律。

你不只滿足于眼前的小成果,而更看重長遠的目標,哪怕現(xiàn)在看不到明顯的成果,你也愿意為了未來的大目標而努力。

其次,看與人溝通。

想想看,你是不是更喜歡跟工作中經(jīng)?!皠邮帧钡耐铝??比如,探討一個具體的難題、怎樣更高效地完成某項任務?

這樣的交流,往往是具體、明確,你們可以一起鉆研細節(jié),找出問題的癥結,然后再一起找答案。

但如果更喜歡跟經(jīng)常需要“思考”的同事,比如,領導或者是管理團隊,那話題可能更偏向于“大方向”。

你們會討論團隊管理,或是一個項目應該怎樣去規(guī)劃和發(fā)展,這樣的交流更多在尋找和確立一個長遠的視角,要確定大家都朝著一個方向努力。

簡單說,更喜歡討論“我們現(xiàn)在怎么做?”還是“我們未來要怎么走?”,這兩種溝通方式都很重要,關鍵看更傾向于哪一種。

再者,看學習方式。

你是不是那種人,喜歡在某一技能上磨練得很深?例如,一個設計師會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技巧,直到達到行業(yè)的頂尖水平。

這種學習方式的好處是,你可以在某一領域成為真正的專家,當別人有相關的難題時,首先會想到找你幫忙。

有些人不這樣,他們更像“學科雜家”。這種人喜歡涉獵廣泛,不滿足于只深入一個領域,可能既懂點設計,又知道一些營銷策略,還能夠掌握項目管理的方法。

這種學習方式讓你在多個領域都有一定的了解,成為一個多面手,而且在團隊中往往能提供不同的視角和建議。

最后,看興趣方向。

有些人看短視頻刷新聞,首選全球大事件,比如國家經(jīng)濟政策,哪里又發(fā)生重大事件,這種人喜歡對大局有個整體把握,他們對宏觀、市場動態(tài)感興趣,想知道大趨勢在哪里。

另一種人,更喜歡研究某個細分領域新技術、新藝術流派、或某個特定行業(yè)新聞。

例如,會花很多時間研究最新的攝影技巧、某個藝術家的作品展,深入挖掘某個新科技原理,這些人對某個特定領域有深厚的情感和興趣,探究其中精髓。

你更想知道世界“大事件”,還是某個領域的“小圈子”?

我更傾向后者,回答這些問題之后,你可以更清晰了解自己到底偏向于“舞池”還是“陽臺”;當然,人的職業(yè)角色和興趣,會隨著時間、經(jīng)驗而變化。

直白地說,陽臺和舞池,就是看事情的大局和細節(jié)。想象在舞廳跳舞時,你只關心音樂和舞伴,周圍的人跟你一起舞動。

你的感覺是:“音樂很棒,大家都在跳舞!” 但站在陽臺上,你會看到不同。音樂快,人多;音樂慢,人少。有的人不停地走來走去,有的人在聊天。

因此,無論偏向哪方,都應該意識到自我局限性,靈活切換。具體怎么做呢?

1.融入與退卻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有沒有想過到底在忙啥?為什么選了這個工作?

舞池和陽臺提醒我們,要學會偶爾地停下來,從更高地方看看自己在干啥,思考到底想要什么,現(xiàn)在的做法對不對,甚至這樣做,對未來有哪些幫助?

想像一下,一個樂隊如果每個人都只在乎自己的節(jié)奏,不協(xié)調合作,那出來的音樂能好聽嗎?所以,每日的瑣事固然重要,但別讓它們讓我們忘記了初心。

就像我那位做短視頻的朋友,內容更棒,商業(yè)化更弱,更應該思考一下,有沒有新的、更好的方法可以嘗試,確保自己始終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

2.參與與旁觀

2021年,我看到企業(yè)家雜志里一篇講述左暉的報道,《左暉的遺產:站在五年后與今天的自己對話》,這里面講到,左暉就像不停地在舞池和陽臺之間穿梭。

他半夜散步,一發(fā)現(xiàn)店的問題就立刻打電話給行政。比如:為啥這家店招牌燈不亮?門為電話號碼為什么很小?

但他也會跳到陽臺上,開始深度思考:“居住產業(yè)真正競爭點在哪?”是在基因戰(zhàn)嗎?什么叫做基因?怎樣才能引領整個行業(yè)?

想要真正影響正在發(fā)生的事,你得再回到舞池,只在陽臺上當個“看客”是沒用的,這和一開始沒考慮全局是一個道理。

這不是一次性任務,而是需要不斷地在舞池和陽臺之間來回穿梭,時而采取措施,時而觀察效果,再根據(jù)觀察調整策略。

就像是你一邊在舞池里舞蹈,一邊又從陽臺上觀察整個舞池,甚至自己。最難的,可能就是站在陽臺上,客觀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行為。

3.實踐與吸收

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后,最佳方式是投身實踐中去,人都有兩大系統(tǒng):一個專注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稱為“價值創(chuàng)造”;另一個專注于自我成長,被稱為“成長系統(tǒng)”。

就像一個組織中的小細胞,我們既為市場做出貢獻,也在工作中不斷強化自己,增長能力。

你是否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行為?這種反思初衷是為了看自己有沒有進步,今天和昨天相比,自己變化了什么?這些變化是如何產生的?

好比,每天晚上在入睡前,站到陽臺上,回顧在舞池中的一天,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然后在第二天去實踐。

這種不斷地自我進步的意識,需要主動去培養(yǎng)。

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如果只用過去的方法,肯定無法面對新的挑戰(zhàn),三個辦法不斷循環(huán),興許可以更新你的操作系統(tǒng)。

總的來說:

舞池與陽臺,你缺哪部分?

處理好二者關系,就能站在未來和自己對話,針對自認為難而正確的事,反而更加有信心。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 湖北恩施建設“兩山”實踐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
  • 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開幕
  • 記者沉浸式體驗軌道交通建設現(xiàn)場工作的一天
  • 三星5820手機如何拆機視頻(三星5820手機)
  • 歷史與新生! 華發(fā)&招商聯(lián)合體成功拿下上海靜安天目社區(qū)優(yōu)質項目
  • 陳恢清與深圳市湖南商會梁白蘋一行座談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wǎng)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