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之心報道
編輯:楊德澤
【資料圖】
在對談中,俞舟不像其他創(chuàng)業(yè)者那樣大談 ChatGPT 對于行業(yè)的巨大影響力,她更加關注產品、更加關注使用產品的人,她不相信 AI 可以替代人類,而是幫助人類提升技能。
在俞舟開始她的對話系統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大模型的熱潮還沒有到來,她只是認準了要做一個好產品。在公眾都對于大模型的能力驚嘆不已的時候,俞舟認為,關鍵是產品和客戶服務。
俞舟本科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在拿下了計算機和語言學雙學位后赴美攻讀 PhD,俞舟認為社交語言在人的日常交往中占了極大的比例,如果要打造一臺能夠與人進行無障礙交流的對話系統,那么社交語言的研究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在俞舟身上,有兩個特點十分突出:“倔強” 和對于 AI 研究的堅韌,在卡內基梅隆大學讀博士期間,曾二度更換導師,還因此差點學費中斷,最終靠實習找來經費才得以完成學業(yè)。
2017 年,俞舟博士畢業(yè)進入 UC Davis 執(zhí)教,研究方向是多模態(tài)對話系統,次年,俞舟入選福布斯 U30 in Science,2021 年又再次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職業(yè)生涯可以說是一片大好,如今她的身上又多了一層身份 —— 創(chuàng)業(yè)者(Articulate.AI 創(chuàng)始人)。
當年執(zhí)著選擇對話系統的俞舟肯定沒有想到今天 ChatGPT 的大火。過去 6 個月,ChatGPT 完成了破圈、增長、大眾化,如今它的用戶總量已經超過 5 億。“iPhone 時刻”、“所有行業(yè)都值得用 GPT 重新做一遍”,這些宣言似乎都預示著 AI 的好時代到來了,而問題的另一面在于,我們并不十分清晰地知道 GPT 是什么,也不知道 ChatGPT 能干什么。一個對技術有著深刻了解的人轉向創(chuàng)業(yè),她的意見或許是一個有效參考。
按照俞舟的想法,ChatGPT 更像是一種產品主義的成功。
在 AI 學術界,ChatGPT 的技術突破似乎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OpenAI 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在于產品而非技術,這是一個利用產品向全球播報技術進步的故事。俞舟的產品想象則更為智能化,“Imagine a 24/7 AI coach who trains you for new skills and supports your work and life.” 這是俞舟寫在商業(yè)計劃書中的產品愿景。
無可否認,ChatGPT 的成功促進了當下 AI 大爆炸的繁榮,隨之而來的是資本、技術、人才的投入,也包括俞舟的公司。在對談中,俞舟不像其他創(chuàng)業(yè)者那樣大談 ChatGPT 對于行業(yè)的巨大影響力,她更加關注產品、更加關注使用產品的人,她不相信 AI 可以替代人類,而是幫助人類提升技能。她曾經開發(fā)的雅思學習產品已經擁有了 5000 + 用戶。
在當下這樣的一個大模型遍地的時刻,它可能人類創(chuàng)造生產力的一次變革,抑或是一個資本泡沫。在這個機會和危險并存的時刻,俞舟既是技術的研究者,也是創(chuàng)業(yè)者,對于回答 “AI 將向何處去” 提供了一個樣本。
俞舟
以下是機器之心和俞舟的對話:
關于 ChatGPT 和對話系統
機器之心:作為行業(yè)內人,你是什么時候開始感受到大模型帶來的沖擊力?當時的觀感是什么?
俞舟:其實大模型相關的研究在很早之前就出現了。這里主要的原因是量變引起了質變,當模型參數帶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確實有一些非常好的表現。在公眾了解之前,我們已經做了很多這樣的工作,如果關注我們的研究成果,就會看到在疫情之前我們就在做一相關的工作了,就是說如何去預訓練對話模型才可以得到更好的表現。
只不過 GPT 一類的大模型有一個特點就是:面向公眾,具有非常強大的輿論功能。在此之前我們做的工作很多都是基于一些開源模型,但是這些模型普通人是用不了的,因為你沒有硬件設施。Open AI 推出 ChatGPT 以后所有人都可以用,相當于做了非常大的推廣。然后大家都突然意識到這個東西好像挺有點意思,說不定可以在自己領域應用一下。
機器之心:它和 AlphaGo 當年的影響相比呢,哪個觀感更強烈一些?這次 AI 浪潮又出現了哪些新機遇?
俞舟:首先這次大模型浪潮影響的人更多一些,AlphaGO 它只是一個應用,而且它只做了下圍棋這一件事情。現在大模型你可以跟他聊各種各樣的東西,他可以解決不同的問題,但是雖然它的精確度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等等,但它是更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所以它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在學術界外我們確實也看到了一些影響力,有意思的是很多相關領域的人都更愿意跟我們合作,認為我們這是一個突破,也就是說給大家?guī)砹艘恍┬碌臋C遇。
機器之心:在此之前,其實國內外一直都有很多人在做 AI 方面的研究和創(chuàng)業(yè),為什么等到 ChatGPT 出來之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大家原來都忽略了什么?或者說不敢想?
俞舟:其實 AI 一直在進步,特別是在 17 年前后 Transformer 出來了以后,很多東西它其實做得非常好。OpenAI 只是把它產品化之后放開了,讓每個人都可以用,大家瞬間意識到這個東西已經做得這么好了。
比如機器翻譯,谷歌在很早之前就做的挺不錯的了,但是公眾對其不夠了解,突然 GPT 就破圈了,然后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情,這也打開了很多可能性,就相當于做了一個百億公關,讓大家重新意識到了 AI 的可能性,這樣子也讓大家對它重新建立起了一些信心。
機器之心:對于你們的研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您最近的研究方向有哪些方面的進展?
俞舟:首先它提升了整個的自然語言包括文字生成、圖片生成、圖片理解、視頻理解等各種各樣的能力,整體觀感上帶來了一些提升。
我們組主要還是在對話系統,怎么樣更好的用更少的資源,比如更少的數據、更為 efficient 的模型,來完成不同的對話的任務。然后我們也會做很多一直在做的博弈和談判研究,我們稱之為影響對話系統(Social influence dialog system)。
俞舟和圖靈獎得主 Raj Reddy 在 CMU speech 50 years 的合照
注:Raj 是最早一批人工智能的開拓者,也是李開復、洪小文等 AI 領軍人物的導師
機器之心:從理解人類意圖、做出決策方面來看, 它的表現似乎比 GPT 更為智能?
俞舟:其實任務有一些不同,我們是做一個對話系統,GPT 是通用系統。我們是為對話訓練的系統,在這個系統里面不僅包含對話,還包括決策,是一個非常大的強化學習系統,比如有一部分是如何去理解用戶意圖,然后據此選擇更好的策略去優(yōu)化他的博弈行動中的行動。
之前有很多對話系統,能夠做到的只是交換信息(exchange information)。比如說有一個機器是用來做訂票訂酒店的,人知道這個機器只能做這件事情,然后人和機器通過交互式對話的方式之來交換信息,然后完成一個任務。但是 social influence dialog system 和這些都不同,除了信息交換還有影響人的行為和想法,它多了一層更難的部分。如果要做到這些事情的話,機器就需具有更好的理解人類對話的能力,因為人類的語言在不同語境之下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比如我跟我的孩子說,You have to behave yourself,意思是你要乖一點,如果我跟我的博士生或者員工說 You have to behave yourself 代表的完全是不同的意思,孩子聽到這句可能會不耐煩,如果是員工可能就會覺得肯定是老板特別不滿意我做的事兒。其核心是在不同的語境同一個人對不同人說的同一句話,也會代表不同的意義,需要更全面的去理解。特別是在這一種比較復雜的任務中,它是需要有更好的理解才能做出準確的應對。
OpenAI 做的最好的是產品
機器之心:從技術實現的角度來說, 大模型主要是哪方面的技術的進步?
俞舟:其實說實在的,比如 GPT3.5,它首要的進展是把這個模型的參數數量變大了,其次他們有很多比較好的訓練數據,通過人工收集了這些數據,數據是它的一個壁壘。其次它也用我們稱之為它稱之為人類反饋強化學習(RLHF)的東西把很好的跟數據結合在一起,然后做一些很不錯的功能 。
但是它的基礎,比如架構都是之前以 Tansformer 為基礎的模型,我覺得他最重要的創(chuàng)新就是說他自己 Houst 這些模型,可以通過網頁的方式來直接用這個模型,再比如說 instruction tuning 等等也不是新的,之前都有不同的人做過。
機器之心:你剛才提到 Transformer 的作用,是不是意味著谷歌已經把一些偉大的創(chuàng)新做完了,OpenAI 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向前推進?
俞舟:Transformer 只是一個基礎架構,OpenAI 還是做了很多技術上的貢獻。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 OpenAI 認真地把它作為這個是一個產品來做的,它做了很好的工程創(chuàng)新,比如說 ChatGPT 的回應速度是非常快的,這么多人同時做他也都不會有問題。讓所有人可以來用它,我覺得這個是他非常重要的貢獻。
機器之心:OpenAI 更像一個偉大的產品經理?
俞舟:對。
創(chuàng)業(yè):其實產品到最后也是一種服務
機器之心:你們在產品化上做了哪些努力,以及為什么選擇創(chuàng)業(yè)?
俞舟:現在我們自己是有一個公司,主打的產品是一個對話系統的模型,與其他模型不同的是,我們的產品不是簡單的指令問答系統,我們可以做一些類似角色扮演的職業(yè)培訓。
通過這種交互式的方式,通過即時反饋,對話系統可以針對不同人群給出個人化的反饋。比如說做企業(yè)培訓,如何增強業(yè)務人員的營銷能力,我們通過角色扮演的的方式圍繞一個產品展開對話,從而更靈活、更快捷獲得一些談判和博弈的社交能力。
我們想做的是職業(yè)培訓,在一個大家都覺得這 AI 是要代替人類的時刻,其實 AI 也可以成為一個工具,讓人可以更容易的學習一些新的技能,應用到一些高級技能的獲取之中,可以讓你的學習更加高效。
機器之心:您當時是如何選擇培訓這么一個細分的行業(yè)?主要基于哪些方面的考慮?
俞舟:在一年半之前我們的公司就成立了,但是當時語言模型技術并不是很成熟,最近這段時間得到快速地發(fā)展。最開始我們是做英語培訓,通過對話的方式來訓練應試英語,比如雅思,用戶可以和對話系統自由對話,然后你跟他對話了以后它也會給你評估打分,告訴你說你語法上面有沒有哪些錯誤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有對話的練習,然后反饋。我們在銷售這個英語學習產品的時候發(fā)現,在現在經濟環(huán)境下,各個公司都想降本增效,更注重如何增加營收。于是我們發(fā)現,最直接幫助這些企業(yè)的還是培訓他們的銷售人員,讓培訓時間變短,讓成單率變高,從而帶來更多的營收,這個是解決他們的核心痛點的事兒。然后結合我們之前做過的角色扮演的工作,我們可以讓機器人扮演銷售人員會遇到的不同類型和職業(yè)級別的客戶來訓練銷售人員。同時機器人也會給出合理的評價和提高的建議。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銷售培訓正好很好的結合了我們之前的角色扮演、問答和談判的研究工作。大語言模型讓這些研究問題有了一個突破,正好是可以做相關產品的時候。
機器之心:對于普通人而言,為什么談判和博弈這方面是重要的?技術和場景的契合點在哪?
俞舟:比如學生群體,當他拿到了一個工作的 offer,這個時候就需要去跟公司談薪資,很多人是之前沒有做過經過談判的訓練,他很容易做的不好,而談判的結果對你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我見過很多女孩子害怕談判,心理壓力大,就會回避談判,接受比較低的薪資,其實對職業(yè)發(fā)展是很不好的。我們看到的痛點就是如何去教大眾如何去做正確的談判。因為生活中充滿了談判,小到你要勸說讓小孩每天刷牙,大到國家貿易合同的簽訂,都是談判。我們說的談判不是爭執(zhí),而是通過共同來達成一個雙贏局面。
在中國,我發(fā)現有很多人完全沒有接受過任何談判訓練,其實這是一個通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日常技能。在美國也是一樣,現在只有 MBA 和律師專業(yè)是有這個課程的,其他系都是沒有的,我覺得這個能力是需要慢慢在全球被普及的。
機器之心:和幾位合伙人是怎么認識的,是什么讓你們決定做這么一家公司?
俞舟:我的合伙人其實都是科研上的伙伴,比如我的 CTO,他是以前跟我讀過碩士,在這之前他已經在業(yè)界工作過很久,有很多業(yè)界積累。我們一起合作過很多。
我所在的環(huán)境是鼓勵做新意的而且實用的工作。我做東西并不是為了發(fā)論文的。發(fā)論文是一個副產品。我的追求一直是一個有影響力的技術創(chuàng)新,要做對整個學術界和產業(yè)界都有影響的工作。發(fā)論文,給演講都是幫助我們傳播這個技術創(chuàng)新的手段。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這個創(chuàng)新,然后以我們的創(chuàng)新為基礎上做更多的創(chuàng)新或者應用。當我覺得這個創(chuàng)新在實用度上已經有一個飛躍的時候,就是落地的時機了。
機器之心:目前有尋找投資嗎?你用來打動對方的最有說服力的話是什么?
俞舟:最近我們也在接觸不同的投資人,計劃是能夠融 2-5 個 million。
首先,我們看到企業(yè)培訓的這一個需求很大,用我們對話模型是實際可以給它產生利益的,比如說銷售培訓,就是說你用更短的時間更有效的去培訓銷售,能夠得到更好產出,這樣子的話它可以幫你拿到更多訂單,是有非常實際回報的。
其次,我們之所以用以大模型為基礎的東西來做,就是因為它不需要做太多的調整,就可以降低成本,同時使用大模型的對話完成度也會更高一些。
機器之心:所以創(chuàng)業(yè)在美國的大學里面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嗎?在美國創(chuàng)業(yè)和國內有什么不同?
俞舟:對,我有挺多同事也在創(chuàng)業(yè)。在學校里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環(huán)境,大家都對很感興趣。
我覺得美國一直是創(chuàng)業(yè)氛圍非常好,中國是近 10 年才興起創(chuàng)業(yè),在美國則有很悠久的創(chuàng)業(yè)傳統,比如說我們拿到的 NSF 的一個 SBIR 基金,它支持中小型企業(yè)已經很多年了。在美國一直是政府和民間都非常支持創(chuàng)業(yè)的,它有一個非常深厚的傳統。比如,父母聽說你要去創(chuàng)業(yè),就不會覺得說你很奇怪為什么不做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在社會上的看來創(chuàng)業(yè)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包括硅谷、紐約等,都是有比較好的創(chuàng)業(yè)氛圍,有各種各樣配套的活動,可以讓你認識其他想要一起創(chuàng)業(yè)的朋友,它具備一個非常好的圈子。
機器之心:對于公司的未來、規(guī)模、發(fā)展路徑有設想嗎?你想做一家怎樣的公司?
俞舟:我們最終的夢想是做一個培訓方面的私人教練,可以教你不同技能,可以跟你一起練習,跟你一起成長,就像一個老師 24 小時跟在你身邊,你想要學什么他就可以教你什么。另一方面,還可以根據你自己實際情況和個性推薦你更適合學的東西,以及哪些技能在你現在的生活、工作中是有一些缺失的,可以給出建議。這是我目前想做的。
當然我們會從企業(yè)培訓開始,因為這個是最能看得到盈利的。然后我們會從博弈和說服擴充到其他領域,使其他技能也可以通過對話系統習得。我希望它不僅局限在職業(yè)領域,以后可能科學研究、興趣愛好中間的許多技能都可以通過對話系統習得。
機器之心:現在無論海內外,有很多大公司、創(chuàng)業(yè)公司和再創(chuàng)業(yè)公司,你們在這一波浪潮中的角色是什么,你們的機會在哪里?
俞舟:首先,在時代背景下,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我們是非常幸運的,在有一個新的技術在日漸完善的過程中,可以依靠技術突破來去做一些之前沒有的產品,而且可以搶先占領市場。同樣地,因為大家的關注,也讓更多的企業(yè)愿意嘗試去嘗試我們的產品。
其次比如說在金融市場,對大模型的重視,也讓我們更容易融到一些錢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讓我們有更多空間來發(fā)展我們的企業(yè),也讓我們有更大的更多的認知去做一些比較鋪的比較開的東西,所以說我們覺得這些都是一些機遇了。
當然我們也必須要知道,AI 的熱點就說這個事情可能過了一陣子它就過去了,對個人的挑戰(zhàn)就在這個過程中,怎么樣做好一個公司的長期發(fā)展,這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都是應該有一些調整,為應對市場未知風險做一些準備。
機器之心:在 AI 領域創(chuàng)業(yè),投入和創(chuàng)新哪個更重要,底層創(chuàng)新來自何處?
俞舟:我覺得底層創(chuàng)新包含底層的模型能力、自己的數據積累,這兩點是跟其他公司差異化的地方。此外,對行業(yè)的理解、業(yè)務的拓展等等,這些都是要通過不同的團隊來磨合,然后找到自己技術驅動的產品到底是什么,其實做產品到最后也是做服務
關鍵詞: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