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大寶上學,途徑幼兒園。
果不其然,一個個小小的身子拼了命的往父母懷里蹭,一旦被老師拉著手就會發(fā)出歇斯底里的嚎啕……
一個個父母蜷縮在幼兒園門口的某個小角落,既想要踮著腳尖尋找孩子的身影,又擔心孩子看到自己后場面更難控制,紅了眼的家長比比皆是……
這就是剪不斷的掛牽啊!在自己懷抱里、手心里寶貝了3年多的孩子,忽然一朝要離開自己,獨自走向一個未知,真的是在瞬間,老母親的心,忍不住的百感交集!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分離焦慮是孩子最為正常的表現(xiàn)】當寶寶滿含眼淚,哭喊著“媽媽,媽媽,我要回家!”“媽媽,媽媽,我求求你了,我不要去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的心又何嘗不是在遭受同樣的煎熬?甚至因為成人的理智所牽絆,內心更是“冰與火”的交織!
其實,孩子之所以如此,就是“分離焦慮”的典型結果。
分離性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且多發(fā)生在6歲以前。
最為典型的特征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huán)境時,表現(xiàn)出過度的焦慮,擔心與父母或其他依戀者的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愿去學?;蛴變簣@;持久而不恰當?shù)暮ε陋毺?,當預料將于依戀者分離的時候,馬上會表現(xiàn)出過度的反復發(fā)作的哭鬧,如哭叫,發(fā)脾氣,淡漠。
少部分兒童的焦慮在嚴重程度上超過正常兒童的離別情緒反應,甚至會表現(xiàn)出一些軀體癥狀:惡心、嘔吐、頭疼、胃疼、渾身不適等。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孩子難道因此就不去幼兒園了嗎?】曾經有記者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
這位白發(fā)蒼蒼的獲獎者回答:“是在幼兒園。”
提問者愣住了,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些什么呢?”
獲獎者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這段話非常耐人尋味。仔細想來,我們最以為平常不過的幼兒園生涯,其實帶給每個人的,是一生都非常深刻的影響啊。
對于孩子來講,他們終將長大,誰也無法阻擋成長的步伐。
而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轉折期,是孩子第一次脫離父母的懷抱,進入一個具有社會性的團體中生活,這樣的生活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告別分離焦慮,試試這3招】幼兒園開始之后的第一個月,對于孩子和家長都非常關鍵。這是一個角力的過程,也是一種心理的熬煎。
1、接納孩子的情緒
不管孩子是在送去幼兒園的時候哭鬧不休,還是接回家的路上眼淚不斷;作為家長,都要在第一時間認可孩子的情緒,接納他們。
有的孩子從開始入園就哭鬧,能夠整整鬧上半個學期,或者一個學期。
有的孩子是剛入園的前幾天,透著興奮和好奇,一時間忘記了哭鬧;等到對幼兒園熟悉了之后,覺得不過爾爾,并且還處處受限,哪里有家里自由自在?所以才開始哭鬧,且情緒來的更加洶涌。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每每這個時候,我總是會想起老北京的“熬鷹”一說。大概的意思就是人和鷹都“熬”著,“熬”到最后,鷹被馴服了。雖然有些殘忍,但是和孩子入園的場景還是有些相似的。
孩子就是那不服管束的“雄鷹”,只想著自由自在;可是我們認真想一想,哪里有絕對的自由呢?所有的自由,都是相對的,都是在服從規(guī)則的前提下而來的。
幼兒園就是孩子要面臨、要服從的規(guī)則,孩子的哭鬧是一個過程。既然這個“熬”的過程不可避免,那么家長不如想辦法讓這個過程溫暖一些,時間短一些。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納”和“共情”。
允許孩子悲傷,允許孩子哭泣,允許孩子過分的小心翼翼,允許孩子任何的擔驚受怕……然后擁抱著他,告訴他,爸爸和媽媽,永遠永遠的愛他,不管在不在一起!寶寶在幼兒園里,想念媽媽;媽媽也在家里,想念著寶寶啊!所以,放學了之后,媽媽會和寶寶快快樂樂的在一起!
最為愚蠢的辦法是“放棄”和“訓斥”。
看孩子哭的太過傷心,好吧,那今天先不去幼兒園了吧,下不為例!
可是拉倒吧,有了家長第一次的妥協(xié),第二次、第三次一定是接踵而至的!永遠不要小看了孩子的能力!
這個熊孩子,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把你留到幼兒園里不接回家了!讓老師好好教訓你一頓!
快快打住吧,這樣的說法除了增加孩子的恐懼感和哭鬧時長之外,別無好處。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2、愛的親親給孩子以期待
幼兒園其實就是孩子的第一個小社會,充滿溫暖和幸福,只是需要時間來體會罷了。
很多挫折需要孩子自己去經歷,很多問題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很多能力需要孩子自己去歷練……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我有一個朋友在孩子入幼兒園的時候,曾經特別糾結。
她家寶貝總是在幼兒園門口會緊緊的抱著媽媽問:“媽媽,你是不是不要寶寶了?你能帶我回家嗎?我求求你了!”
每每這個時候,朋友總是和孩子淚眼向往,一副生離死別的模樣。
殊不知這更加強化了孩子的分離焦慮。
更糟糕的是,沒過多久,她家寶貝在幼兒園里生了一場病。老師打電話讓她接回高燒的孩子,這讓朋友簡直要崩潰了。糾結于老師能否好好照顧孩子,糾結于孩子是否能夠適應幼兒園,種種如是,夜不能寐!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好在她家先生比較理智冷靜,果斷的停止了媽媽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行為,自己每天早上去送孩子。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她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適應得很快,有時已經能夠開心地去幼兒園了,而且家里來了陌生的客人,也不再扭扭捏捏地不敢打招呼,變得越來越勇敢了,有時候還會迫不及待地給客人講講幼兒園的事情、背背幼兒園老師教的兒歌。
朋友興奮之余,問先生有什么秘訣。
先生笑著告訴她,沒有什么,就是給孩子愛的親親,讓孩子帶著愛的親親去上幼兒園,告訴她如果想爸爸媽媽了,就把手心里的愛的親親貼在臉上,就是爸爸媽媽在親寶寶哦!
看到了家長的果斷與堅持,孩子也就不作妖了。乖乖地入園,乖乖的想念,乖乖地適應!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現(xiàn)在的孩子,從出生以來,家里幾乎所有人都是圍著他轉的。到了幼兒園,處境會截然不同,幾十個孩子,一般只有兩三個老師負責照顧。
沒有一個孩子是特殊的,也沒有一個老師會只圍著一個孩子轉。
這個過程,就會讓孩子逐漸明白,這個世界并非他想象的那樣,也沒有一個人是至高無上的,更不是到處都有人會一直把他捧在手里。只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上幼兒園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也就達到了。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另外,孩子哭鬧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不知道爸爸媽媽是不是來接自己或者什么時候來接自己?
由于寶寶沒有時間概念,所以父母沒有必要把時間精確到幾點幾分,而是要把時間具體化。比如說“你吃完晚飯我就來接你了”,或者“你們唱完離園歌我就來接你了”。
這些時間信號是具體的,而且是孩子可以理解并形成規(guī)律的。
這樣孩子也會在心存掛念之余,在既定的時間幸福的等待父母的到來,從而哭鬧也少了許多。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3、把一天的終結固定在孩子回顧幼兒園生活上
想要知道孩子在幼兒園怎么樣,不見得非要時時刻刻盯著監(jiān)控,也不見得處處焦慮的詢問孩子:小朋友欺負你了嗎?老師吵你了嗎?飯吃飽了嗎?……
無數(shù)負面的詢問,只會徒增孩子的緊張與煩惱。
孩子的大腦發(fā)展決定了他們的回顧能力是有限的,他們沒有辦法完整回憶一天中發(fā)生的所有事情,特別是當你問的問題過于寬泛和抽象的時候。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所以,父母如果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過的是否開心,可以說:“你今天跟哪個小朋友玩了?是男孩女孩呀?”“今天在學校吃米飯了嗎?有沒有西蘭花吃呀?”“我們一起玩老師小朋友的游戲吧!”
其實,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究竟如何,大部分細心地家長是可以一眼就看得出來的。因為孩子是最不會隱瞞自己情緒的一個了。
如果孩子情緒不對,仔細觀察、旁敲側擊等等手法必不可少;但是如果孩子表現(xiàn)正常,家長也不可用自身的焦慮來影響到孩子。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家長的分離焦慮主要是擔心寶貝在幼兒園不適應。
其實家長應該明確新入園的寶貝不適應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
其次,新入園寶貝的哭鬧、情緒不穩(wěn)定是普遍存在的,家長應該相信幼兒園,相信教師,相信孩子。
同時,家長和教師要通過家園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幫助孩子能夠順利度過“焦慮期“,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而不是盲目揣測,莫名擔心。
圖片源自圖蟲創(chuàng)意
說到底,孩子入幼兒園,適應時間的長短,取決于父母的心態(tài)和做法。用“接納(共情)+期許(希望)+總結(回顧)”來幫助孩子們,就會事半功倍。
千萬不要亂了自己的陣腳,家長越忙亂,孩子越難適應;家長越無措,孩子越慌亂。這就是孩子入幼兒園真理啊!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中國創(chuàng)投網 |教體產業(yè)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lián)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