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wǎng)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天天觀熱點:穩(wěn)健理財促財產性收入穩(wěn)步提升
2023-01-04 10:44:28來源: 中國經濟網(wǎng)


(資料圖片)

2022年是資管新規(guī)元年,這一年銀行理財市場發(fā)展更加規(guī)范、有序,也迎來新的挑戰(zhàn)。3月份和11月份,理財產品出現(xiàn)兩次幅度較大的凈值波動,引發(fā)投資者廣泛關切。理財產品是百姓投資理財?shù)闹匾x擇,金融機構應更好平衡好理財產品的穩(wěn)健性和收益性,推動理財市場健康發(fā)展,更好滿足居民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推動財產性收入穩(wěn)步提升。

近一年來,歐美等發(fā)達經濟體大幅度加息,國際金融市場震蕩。受復雜因素影響,我國股票、基金等資管產品普遍回調。2022年3月份開始,部分理財產品凈值出現(xiàn)回撤,少數(shù)理財產品“破凈”(即凈值低于“1”)。理財產品過去主要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現(xiàn)在則主要采用市值法估值。這意味著,理財產品底層資產的價格變化會更及時、直接地體現(xiàn)在產品凈值上。這是理財產品凈值波動明顯的原因之一。11月份以來,受經濟向好預期影響,債券市場波動較大,部分債券價格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下跌。相當一部分理財產品特別是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的重要資金投向是債券,成為此次部分理財產品凈值回撤的直接原因。

對未到期的理財產品而言,“破凈”并不直接意味著理財產品虧損。但理財產品向來注重穩(wěn)健性,其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相對較低。波動之下,理財產品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下降,產品贖回壓力有所上升;不少銀行和理財公司紛紛采取自購產品等措施,并加強與投資者溝通,穩(wěn)定市場信心和預期。在前期贖回壓力有所釋放和風險偏好極低的投資者離場后,理財產品下一階段流動性壓力將明顯降低。隨著債券市場趨于平穩(wěn)以及金融機構投資策略調整,理財產品凈值將有望逐步修復。

總體而言,銀行理財產品仍是相對穩(wěn)健的,投資者不必過于擔心。銀行和理財公司應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不斷提高自身投研能力。近期,部分理財公司通過調整估值方式,平滑市場波動對凈值的影響。這在短期內或許有一定作用,但并非長久之計。應加快完善投資研究體系,引入更專業(yè)的投研人才,提升投資經理對宏觀形勢和金融市場的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地與市場變化和投資者需求相匹配。

二是做好投資者分層服務。在加強風險評測的基礎上,向不同投資者提供不同風險、期限的理財產品。考慮到理財產品投資者普遍對凈值回撤比較敏感,應進一步平衡好理財產品的穩(wěn)健性與收益性,更加突出穩(wěn)健性。對私人銀行客戶,可提供更豐富、定制化的理財產品。

三是加強改進投資者教育和服務。應完善理財產品風險評級,更準確地反映理財產品實際風險水平,并充分告知投資者。在提高投資者金融素養(yǎng)的基礎上,引導投資者全面看待市場變化,理性對待理財產品凈值波動,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tài),做價值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

隨著一系列穩(wěn)經濟措施落地實施,2023年,宏觀經濟恢復態(tài)勢將不斷穩(wěn)固,銀行理財市場有望迎來更穩(wěn)定發(fā)展。新的一年,銀行和理財公司應繼續(xù)深入落實資管新規(guī),大力提升專業(yè)能力,深化金融科技應用,推進產品和服務轉型,助力提高人民群眾特別是普通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投資者自身也要加強學習,真正接受“剛性兌付”,充分認識到理財產品投資“賣者有責,買者自負”,提升風險防范的意識和能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董希淼)

關鍵詞: 銀行理財 風險偏好 的基礎上

專題新聞
  • 消費稅征稅范圍是什么(詳解消費稅的征稅對象)
  • 農行理財產品會損失本金嗎?理財會不會把本金虧完?
  • 中國股市開始于哪一年?股市最早出于哪個國家?
  • 車險險種怎么選?家用汽車保險怎么買劃算?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聯(lián)系網(wǎng)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