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下稱“《情況》”)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80.98億元,環(huán)比增長16.43%。而根據第一季度公布的數據,這一數字為771億元,短短半年增加了110億元。而2014年同期數據僅為357.64億元,這意味著4年間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規(guī)模甚至翻了一番。
信用卡逾期規(guī)模為何大幅提升?個人信用違約的背后反映出哪些需要警惕的趨勢性問題?
信用卡大規(guī)模逾期背后
《情況》顯示,銀行卡信貸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截至第三季度末,銀行卡卡均授信額度2.23萬元,授信使用率45.03%。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80.98億元,環(huán)比增長16.43%,占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的1.34%。
信用卡逾期總額持續(xù)增長的原因是什么?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分析認為,一是信用卡業(yè)務快速發(fā)展,客戶基數不斷擴大進而帶來不良率小幅上升。二是信用卡使用存在被異化的現象。“信用卡使命在于支付結算,但由于信用卡具有一定的信用額度,即小額信貸功能,部分小微企業(yè)、小企業(yè)主借助信用卡解決信貸資金需求,偏離了信用卡的本源,從而導致信用卡逾期規(guī)模上升。”
如他所言,近年來消費金融蓬勃發(fā)展,隨著互聯網金融、小貸公司紛紛擠入個人信用貸款領域,各家銀行也在大量發(fā)行信用卡,鼓勵信用卡分期付款。今年6月,中國銀行業(yè)協會發(fā)布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我國銀行卡累計發(fā)卡量達70.3億張,人均持卡5.06張,其中,信用卡累計發(fā)卡量達7.9億張。信用卡當年新增發(fā)卡量1.6億張,同比增長25.9%。
信用卡業(yè)務的“井噴”從上市銀行公開數據中可見一斑。今年上半年,信用卡累計發(fā)卡量過億的銀行增至4家,分別是工商銀行(1.56億)、建設銀行(1.15億)、招商銀行(1.14億)以及中國銀行(1.04億)。平安銀行、興業(yè)銀行、浦發(fā)銀行等股份制商業(yè)銀行,上半年發(fā)卡量同比增速均超過60%。
董希淼分析說,當前銀行重視發(fā)展零售銀行業(yè)務有其內在邏輯,在經濟下行周期,公司業(yè)務不良率上升較快,同業(yè)業(yè)務受到嚴監(jiān)管,因此零售業(yè)務成為很重要的發(fā)展方向。信用卡作為零售業(yè)務的半邊天,自然受到重視。
不過,當期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與當期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之比僅為1.34%,也即信用卡逾期率仍然維持在較低水平。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劍認為,雖然2017年以來有大量銀行涌入信用卡市場,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流動性較為緊張、現金貸監(jiān)管加強,共債問題導致銀行信用卡不良率有所上升,但目前還不需要擔心出現危機事件。
中國居民部門杠桿率已超美國
信用卡業(yè)務領域的潛在風險已引起司法部門關注。
11月28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布了《修改〈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下稱“《決定》”),對于惡意透支數額較大,在提起公訴前全部歸還或者具有其他情節(jié)輕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訴;在一審判決前全部歸還或者具有其他情節(jié)輕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曾因信用卡詐騙受過兩次以上處罰的除外。
在董希淼看來,《決定》主要還是從刑事責任上放寬了標準。這也側面反映出,我國的信用卡逾期成本還是比較低的。“而在其他國家,信用卡逾期可能會導致一個人寸步難行。隨著我國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相信大家會越來越重視個人信用記錄。”
和信用卡透支與否直接相關的則是家庭債務。今年8月,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發(fā)布的研究報告《警惕家庭債務危機及其可能引發(fā)的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認為,家庭債務逼近家庭能承受的極限。截至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占GDP的比重為48%,而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甚至高達107.2%,已超過美國當前水平,并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峰值。
“居民部門杠桿率急劇上升,家庭債務占GDP比重并不高,但如果將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相比較,比例就比較嚇人了。” 董希淼向記者直言,目前比較直觀的債務數據就來自銀行、信用卡等等,應當警惕居民部門杠桿率急劇上升的現象。
公開資料顯示,韓國、中國臺灣等地區(qū)都曾出現過信用卡危機。2003年,韓國爆發(fā)了嚴重的信用卡危機,主要信用卡公司壞賬率高達13.5%,幾乎瀕臨破產,讓韓國經濟和民眾都承受了巨大的打擊。
董希淼建議,監(jiān)管部門和銀行應該加強事前的監(jiān)管和防范。例如,銀行在核定信用卡額度時,應采取“剛性扣減”原則,也就是說銀行在給信用卡持卡人授信額度時,必須扣減申請人在其他行已獲累計信用卡的授信總額。“剛性扣減”如果能得到貫徹落實,那么將有助于防止信用卡的過度授信。
信用卡代償平臺已達150余家,風險在累積
需要警惕的是,信用卡代償市場的壯大,正在積累信用卡業(yè)務風險。
所謂信用卡代償,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償還發(fā)卡銀行的信用卡賬單時,通過在第三方機構申請貸款的方式一次結清發(fā)卡行信用卡賬單,再分期還款給第三方貸款金融機構的過程。
在一個名為“碼上還”的APP里,用戶只需要預留5%的賬單本金用來執(zhí)行還款計劃,即可實現賬單全額還款。用戶將信用卡和APP綁定后,APP自動進行代還,每萬元還款手續(xù)費低至60元。
據統(tǒng)計,目前有150余家代償平臺,其中相關網站平臺70余家,APP有80余款。這一細分領域甚至支撐起了不少上市公司,如51信用卡、小贏科技、薩摩耶金服等均在今年登陸海外資本市場。
信用卡代償業(yè)務中潛藏著違規(guī)風險。據了解,與普通信用卡消費后通過存入現金或儲蓄卡償還的方式不同,相關信用卡代償機構通過模擬商家消費,套取現金后再償還原信用卡。
早在今年5月,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就曾發(fā)布公告稱,信用卡代償和互聯網金融相結合的業(yè)務模式,涉及信用卡違規(guī)套現、平臺收取高額費用、用戶信用卡信息安全等問題,潛在風險值得關注。
報告指出,這些代償平臺運營模式基本包括三種,“套現貸模式”“平臺代償模式”及“信用卡套現模式”。其中的“信用卡套現模式”,實際上就是用戶的多張信用卡,利用信用卡刷卡消費存在免息期的漏洞,循環(huán)刷多張卡來維持免息借款。具體來說:用戶通過在平臺刷取信用卡B,平臺收取手續(xù)費后將刷卡金返還用戶,進而用戶可以將信用卡B中的資金來償還信用卡A。
董希淼表示,信用卡余額代償確實存在套現的可能,例如先進行刷卡大額消費,然后通過代償平臺將資金套出。
“事實上,很多地區(qū)的信用卡危機就是從代償開始。” 董希淼直言,其實有需求使用代償服務的客戶,又恰恰是持卡人中相對次級的用戶。如果此業(yè)務過度放大,除了套現風險之外,還可能會使整個信用卡行業(yè)風險大大增加。
關鍵詞:
新聞發(fā)布平臺 |科極網 |環(huán)球周刊網 |新商報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yè)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qū) |品牌推廣 |imtoken下載 |imtoken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尼達尼布翻譯 |媒體采購網
中國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